从 “库存驱动” 到 “需求牵引”:以销定采的战略突围
优势:采购员能够根据销售情况规划采购量,有利于高效控制库存并合理利用资金。
劣势:由于截单时间较晚,客户会有临时加单、改单的情况,提高了补货频率,增加补货和运输成本。
在生鲜供应链管理中,采购需求主要源自下游客户或门店,且通常依赖于数字化工具来自动化地完成采购汇总。
采购汇总
对于稳定供应和大量采购的生鲜单品,通过安食云工具自动汇总订单确定采购量。
多供应商单品汇总
以猪肉为例,若需多个供应商共同满足一周期内的采购需求
损耗预留
市场波动手工干预
鉴于市场的波动性,需在自动化采购订单基础上设置灵活的手动修改机制,以调整供应商、价格、数量等信息。
对于客户稳定的配送公司,基本都实现了订单的预采购,即根据过往的订单数据提前完成70%-80%的商品预采购,能够合理安排采购时间,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到合适的商品。
优势:通过预采购可以在市场价格较低时购入所需商品,从面有效降低采购成本。
如何在销售量尚未完全统计出来进行预采购?以下儿种方法可作为参考依据:
①近期销量均值法
根据最近一周内单品的日均订单数量,去除异常值(即最高和最低值),计算剩余数值的平均值。
②采购人员经验法
利用采购人员的经验来估算日常所需商品的大致数量。经验丰富的采购人员通常能较好地把握常规商品的需求量。
而合理的采购量,能降低企业成本,减少损失。
标品:有比较长的保质期,价格波动不大,适当的库存能减少采购成本。
非标品:如土豆、大蒜子、红薯等具有一定保质期,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,周期批量采购更有优势。
优势:将多个不同企业的分散订单集合起来,形成一个统一体,向外界采购产品,积小单为大单。获取采购最优价格并降低在流通、仓储、服务等间接成本。
劣势:实施联合采购,将改变原有的采购模式和采购周期,产生额外的协调成本,如果超过了联合采购产生的收益,联合采购将失去意义。
配送企业需根据自身规模和采购需求,灵活选择并结合不同方式,以降低采购成本、提高效率,获得更好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,为公司带来好的销售及丰厚的毛利。
不管生鲜配送企业采用哪种采购模式,生鲜商品由于保鲜性等要求都不得忽视采购距离这一重要因素,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鲜配送企业对采购方式的选择